有些工作,在你的嘴里平淡无奇,到了别人嘴里,就成了一桩宏伟事业。比如,时装杂志主编。
在大多数人眼里,时装杂志主编无非是个编杂志的。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这个职位就是产品总监,无非是负责每期杂志的按时出品而已,一个专业技术工头。而我从一位时装杂志主编嘴里听到的“工作描述”与此却有云泥之别。在她的事业蓝图中,这个职位是“菲律宾时装产业通向世界的平台”,她甚至希望在这个平台上产生以时装为中心的基金会,扶持菲律宾民族时装手工业艺术走向国际。
都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事实上,视野有多大,职业平台就有多大。
在不同的视野环境里,同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和形式也变得截然不同。
产品总监主编,可以过规律的朝九晚五的生活,拒绝无理由的加班和不必要的应酬,成为职业杂志人;而野心主编则很有可能成为时装界的女魔头,一举一动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松紧。当然她也需要更多的付出,除了督促杂志的高质量完成之外,还得在社交事务上投入大量时间。
同样的事情,我在网络公司也遇到过。若干年前,当时网络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是帮企业做网站和网页。一般的公司都在按网页数或者按项目报着价,有位网络公司的老总却把这个项目叫做“互联网解决方案”(online solution)。他喜欢跟客户说:“我们不是做网站的,我们是来帮助你们探索在互联网上的任何一种可能性的。”落到实处,这些可能性无非就是做网站再加上网络推广服务再加上网站更新与维护。
作为客户,有时你会把类似的宏伟说辞看作是“忽悠”,就像面对一个卖保险的对你说:“我希望和你一起储蓄未来30年的健康”那样。作为职业人,给自己的工作注入点愿景则可能会完全颠覆这项工作本来的意义,把工作从一件糊口的差事升级为终身事业。这中间的不同是,职业“忽悠”在行为上的吝啬与言语上的宏伟往往有天壤之别,而真正为了宏伟愿景而工作的人,很可能会做许多看上去与工作无关的无用劳动。
比如乔布斯,为了追求他“改变世界”的愿景,会命令工程师把消费者看不见的电路板上的电线都布置得干净而有设计感,甚至还会在电脑的机箱里喷上特殊颜料,即使花钱买电脑的人永远也不会觉察到,即使这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当然,这成本最后也得让消费者买单,而消费者为了“改变世界”,掏钱掏得也心甘情愿。当年他挖百事可乐的斯卡利时说的话“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确是发自肺腑。你可以说,他不过是做了手机、电脑、mp3之类的电子产品,但他又绝不仅仅做了这些产品,而是的的确确改变了世界。
那位致力于时装产业平台的女主编也的确在推动着菲律宾时装产业的发展。她热衷于结交西方主流时装摄影师、时装设计师及模特经纪公司,并乐意在菲律宾模特、菲律宾时装设计师和这些国际同行间牵线搭桥。如果说任何一个职业做久了都会让人厌倦的话,像他们这样,寻求工作的多种可能性,不断扩大工作的外延,就像给咖啡加了糖一样,不仅让工作变得更可口,也许还能激发出容易消逝的工作激情。
(来源:2012年02月29日FT中文网 专栏作家 谁谁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