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擅于捕捉自己有意或无意编织的借口,并加以分析,会发现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一,为了逃避责任;二,为了安慰自己;三,为了偷懒.
在参与录制一档竞赛类职场电视节目《谁来一起午餐》时,一位志得意满的年轻CEO选手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这位24岁左右的海归创业者在录完了节目之后大喊着让编导不要播这期节目,因为他的表现会让他的投资者们极度不满。他几乎是含着眼泪埋怨节目的编导: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才来录的,没想到你们拷问得这么激烈,你让我怎么去面对我的投资人?让他失望的是,节目,肯定会照常播出,但显然他需要找到一个过得去的“借口”向他的投资人解释这个不理想的电视宣传。并且,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此类让投资人不悦的“借口”,他以后要权衡一下是否再给漂亮的女编导这么大的面子。注意: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你就不会再需要推诿责任的借口。
还要注意的是,对借口产生的后果要估计准确。年轻的职业人往往会看轻借口带来的负面结果,因而在需要承担结果时惊慌失措,即便上述能干的创业CEO也不例外。我认识的一个家境不错的化妆师就永远搞不清楚迟到的后果。几乎每个她参与的项目她都迟到,而且借口清一色是“堵车”。如今她已经成为许多时装编辑备选化妆师名单的最后一位——别人都找不到时再找她。《没有任何借口》中提到“假设迟到一分钟,你就要被枪毙”,你还会迟到吗?当然不会。
注意之三,把借口一条条晒出来,它们会见光死。这对于“安慰自己”类型的借口尤其适合。“我英文不好,所以没得到那个职位”;“我家境一般,所以综合素质不强”;“我没有洋学历,所以遇到了职场天花板”。这些借口都毫无生命力。它们不应该成为达不到目标的心理安慰,而应该成为职业瓶颈存在的病因。不管生来贫穷或富贵,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些的瓶颈。找到这些借口是好事,接下来的金年会首页注意就是,你需要对症下药,医治这些借口。投入时间、金钱、精力,去学英文、去留学、去进修,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事情当然不会变得这么简单。任何投入都有可能意味着其它方面的舍弃。我招过一个有抱负的编辑,她雄心勃勃地希望做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却又舍不得当时看上去光鲜亮丽、而且经常出国访问的编辑工作。有差不多一年时间,她都在安慰自己说“工作太忙了”,而没去做留学的准备工作。但现在她已经辞了职,去美国读书了。据说是长时间的犹疑比失去工作还让她难受,索性快刀斩乱麻,先辞了工作再说。然后苦读了大半年,终于出去了。她的做法绝对值得引起你的注意:你得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敢于把其它的都舍弃。不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的人请注意,你可以按字母或笔划顺序写下自己同时想做的十件事,一件一件去做,最起码能找到自己不想要的。一位有文学爱好的朋友一直在做着写小说的梦。终于写下2000字后,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兴趣,他喜欢的其实是小说家的名望。
而对于偷懒的借口,比如“今天我心情不好,所以完不成这个文案”,或者“工作很忙,所以没时间陪爸妈出去玩”,需要注意的是,你可以给自己的“偷懒”定个最高次数,一个月只准两次“心情不好”,每两年必须有五天不忙,陪父母玩一次。这样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享受“心情不好”的福利而不必以此为借口了。最后的注意是,所有对“借口”的围追堵截都是努力提升自己的必要手段。成功是一件辛苦的差事,但更辛苦的是明明有成功的欲望和能力,却因为种种借口离成功越来越远,从而遗恨终生。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来源:FT中文网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谁谁谁 原题《见光死的“借口”》)